110 三镇犯京师(3)

作者: 乱世枭雄 字数:2384

  昭宗在南山住了十多天,每天,跟随他的士人百姓都惊慌失措地相互惊叫:“邠州、岐州的军队到了!邠州、岐州的军队到了!”为保障安全,昭宗派遣延王李戒丕前往河中,催促李克用率部救驾。二十七日,李克用奉昭宗旨意,率领河东军队从河中出发,前往南山。听说李克用动身了,昭宗急忙派供奉官张承业前往河东军的军营,进行洽谈。

  张承业是同州人,多次奉昭宗的谕令出使河东,一来二往的,和李克用混熟了。李克用觉得他不是一般的宦官,是个难得的人才,干脆把他留在自己的军营里,担任监军,代朝廷行监视之责。八月初五,李克用命令军队向渭桥开进,派遣属下将领李存贞为前锋。初七,李克用攻克永寿,又派遣大将史俨带领三千骑兵去石门护卫昭宗。

  初九,李克用派遣李存信、李存审会同保大节度使李思孝攻打在梨园寨的王行瑜,擒获王行瑜的将领王令陶等人,送往南山昭宗那里治罪。李思孝本姓拓跋,是拓跋思恭的弟弟。李茂贞兵败,非常恐惧,斩杀李继鹏,把头颅传送到石门镇昭宗的驻地,向朝廷进呈表章请求治他的罪,并且派出使者向李克用求和。

  为表示亲密关系,昭宗下诏,命令延王李戒丕、丹王李允带着御衣、御酒,到河中去拜李克用为兄长。私下里,延王传昭宗密旨,说:“要不是爱卿及时赶到,朕差点成了逆贼的下饭菜。朕最担心的是两个逆贼勾结起来,势力大了,难以剪除。暂时赦免李茂贞,联合各路军队全力讨伐王行瑜,等到把王行瑜消灭了,朝廷会再与爱卿商议怎么处置李茂贞。”

  十四日,朝廷撤掉王行瑜党内党外一切职务。十九日,朝廷任命李克用为邠宁四面行营都招讨使,保大节度使李思孝为北面招讨使,定难节度使李思谏为东面招讨使,彰义节度使张燔为四面招讨使。

  见皇帝又是封官,又是称兄道弟,李克用觉得自己也得有所表示。他命监军李承业带着他的儿子李存勖去皇帝的驻地,代他致以谢意。存勖到了昭宗的驻地,见皇帝坐在高高的位子上,他大大方方行了一个叩拜礼,道:“存勖代父王向皇帝陛下致以谢意,恭请皇上圣安。”说完之后,存勖站在一旁,等皇上回话。

  昭宗刚开始不以为意,觉得李克用派一个小孩子来,有点不高兴。可一听存勖的谈吐,一见存勖的容貌,他马上感觉出这个小孩非同一般。昭宗下了龙椅,走下台阶,走到存勖面前,拉着他的手,问道:“你多大年纪了?”

  存勖扬起天真的脸,答道:“回皇帝陛下,我十一岁。再过四年,我就可以像我父王一样,为国家效力了。”“不错,不错。”李克用是在十五岁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冲锋陷阵。这个情况昭宗听说过,故而听存勖这么一讲,他连声夸奖。

  昭宗又拉过存勖,仔细打量了一下,点头称赞,说道:“这孩子真是长相出奇!”然后,他抚着存勖的背,赞道:“存勖,你一表人才,一点不会亚于你父亲的,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到时候不要忘了为我大唐尽忠尽孝啊!”“李亚子”原来是昭宗喊出来的,僖宗的眼光不错,遗憾的是李亚子长大以后,孝是尽得可以,忠就尽得不怎么样了

  随后,李克用又上表请昭宗回长安去住。昭宗当即表示同意,命令李克用派遣骑兵三千驻扎三桥作为防备。二十七日,昭宗的车驾顺利返回京师。只是他不能住到宫殿中去,因为宫殿被焚烧了,还没来得及修建整理。

  昭宗挑选了一下住处,觉得尚书省的衙门好一些,就选了那里。他是有地方住了,可苦了尚书省的官,之前因为跟着皇帝逃亡,把朝服、象笏丢了,仆役、马匹更不用说,这下连办公的地方都没了。宰相孔纬更惨,在路上得了风寒,没来得及回长安就一命呜呼。

  叛乱即将平定,朝廷开始论功行赏,调动大伙的积极性。根据李克用的建议,朝廷任命护国留后王珂、卢龙留后刘仁恭分别充任本镇的节度使。昭宗又下诏,命李克用担任行营都统,命昭义节度使李罕之任检校侍中,充任行营副都统,负责保障他的安全。

  王行瑜兄弟蜷缩在梨园,惶惶不可终日。九月份,李克用率部继续猛攻梨园,想一举消灭王行瑜兄弟。昭宗根据李克用的请求,命李茂贞返回凤翔镇所。李克用还想请昭宗革除他的一切官职爵位,再分兵讨伐李茂贞。昭宗认为李茂贞已经诛杀李继鹏,前些时候赦免了他的罪过,不便重新颁诏将他革除官职进行征伐。他颁布诏书,命令李克用与李茂贞和解。

  河东大将史俨在云阳打败王行瑜的宁军队,擒获云阳镇使王令诲等人,进献给朝廷;十月初三,河东大将李存贞又在梨园寨北部打败王行瑜的军队,斩杀一千余人。从此,梨园寨关团营垒,不敢再出寨迎战。

  昭宗有个妃子,叫魏国夫人陈氏,才能姿色在后宫堪数第一。为表彰李克用的功绩,昭宗把陈氏赐给李克用。有人感叹,昭宗就不担心自己做元绪公吗?元绪公是什么意思?民国作家的演义小说,喜用“元绪公”一词,是指世间做丈夫的,纵妻外淫,即今俗语所谓“乌龟”,又称“王八”。由于乌是绿色的,故此类丑闻又叫“戴绿帽子”。

  小子有考据的癖好,觉得这样的说法有点难以理解,便查阅了一下史书,还真有所得。原来,这个说法和南朝刘宋人刘敬叔的《异苑》中一则故事有关。

  “东吴孙权时,有人在浙江永康县山里捉到一只大乌龟,就把它捆扎起来带回家,这时,大乌龟突然开口说话:“唉,出来的真不是时候,被你捉住了。”那人很奇怪,便坐着船准备将龟送给孙权。晚上,他把船系在江边的大桑树下,在那里停宿。半夜三更,他听见大桑树对大乌龟说:‘受苦了元绪公,你怎么会弄成这样?’大乌龟说:‘我被人抓住,马上就要被人煮了吃,但不要紧,他们即使烧尽南山上所有的柴火煮我,也不能把我煮烂。’桑树说:‘听说朝廷中有个叫诸葛元逊的人,他知识丰富,一定会要你命的。如果用我们这些大桑树来煮你,那你怎么办?’大乌龟说:‘子明,你不要再多说了,恐怕你也逃不了这场大祸。’桑树听了,就沉默不语。

  到了南京,大乌龟被送到了孙权那儿,果然烧了很多柴还是煮它不烂。诸葛恪就说:‘用老桑树煮一定可以煮熟。’捕龟人就把在途中听到的乌龟和桑树的对话告诉了孙权。孙权听了,命令砍倒大桑树并运来做柴薪,没多久就把龟煮烂了。现在的人煮乌龟多用桑树,老百姓就把乌龟称作元绪。”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