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巷少年睿才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兴衰直接印证了社会的动荡。战争年代作为军事前沿,尤其体现在东晋和南宋。

            而在和平时期,多为文化经济的中心。

            朱慈烺沐浴过后,带领手下人等走出行在,距离瘦西湖只有三十分钟路程,一路上如入荒郊野外,人迹稀少,断垣残壁,随处可见,偶尔可见的是几名士兵,排成一列在巡逻。

            在瘦西湖依然可见战争的创伤,那些造园名家构筑的水上园林已不在,唯有垂柳尚存,也是伤痕累累。古有“垂柳不断接残芜”之句,可改成“败柳臂断望残芜”。

            “皇上,咱们走吧,不看了。”

            “为什么?”

            “看了让人伤感。可恶的清狗!”

            “思漪,你看。”

            朱慈烺指着那断枝上生出了一绿新枝。

            是啊!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生命的开始与复始,是希望的孕育。

            “明年,朕还会带你来,那些将会成为新树,也只有他们会使瘦西湖出现‘两岸花柳全依水’的景观。”

            “走,到大明寺。”

            大明寺多次毁于战火,崇祯十二年,漕御史杨仁重修的大雄宝殿也只剩下记忆。

            还好,那尊释迦牟尼大佛依然端坐在莲花高台之上。

            朱慈烺燃起三柱香,双手合十,拜了三拜。

            “朕祈求我佛保佑大明,朕将再修大明寺,再塑我佛金身。”

            “马大人听旨。”

            “臣在。”

            “重修大明寺由礼部主办,由朕之大内拨款。”

            “臣尊旨。”

            并不是朱慈烺迷信,就冲这名字也要修。

            “琼花是看不到了,走,去梅花岭。”

            这是当日朱慈烺的最后一站,去梅花岭祭奠扬州死难者。

            梅花岭在扬州城北边广储门外,万历年间,扬州太守吴秀浚河积土成丘,丘上植梅,故名梅花岭。

            后世的冯楠去过梅花岭,还参观过史公祠。

            远观梅花岭,如彩云朵朵,赏心悦目,五彩缤纷,清芬诱人,引来蜜蜂,引来蝴蝶,更引得游人驻足。

            而此时季节已过,几朵残花增添了萧飒之气。

            岭下一座诺大的新坟,诉说着无尽的愤怒与悲凉。

            过人高的石碑,格外醒目,刻着:“扬州十日死难者之墓”。

            新坟之内埋葬着数万扬州死难者,多数是经焚烧过所剩的尸骨,如此做是这个时候的风俗。当然这样做也有些科学道理,埋葬不及时,避免瘟疫。

            朱慈烺燃了三柱香,三鞠躬。......

            

            耽美小说网 | 网站地图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