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秋春

            炎黄人族对于天地万物的理解有时候超脱任何种族之上。

            因为炎黄人族从太古洪荒起就与天地做斗争,在斗争中理解了万物万事万理。

            从上古人皇黄帝之臣仓颉不顾神怒,于天地震荡中、于风雨中、于雷霆中执着的打破阻隔,创造了属于炎黄人族自己的文字“象形文字”之后,炎黄人族就寻找到了只属于炎黄人族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思维和行事能力。

            人道!

            其后,在炎黄有文字记载的第三个国朝“周”的中期、末期开始,出现了无数精彩绝伦的人物,这些渺小的人类以卓绝的智慧,阐述了自己心中对于人道的理解。

            这一时期,这样精彩绝伦的人物层出不穷,而关于他们对于人道的思想碰撞的过程,被称为——

            百家争鸣。

            在这段数百年的时间中,这些精彩绝伦的人物不乏脱胎换骨,由人入道,成为非人者。

            这些由人成为非人的人,被尊称为人圣。

            儒门那个时候,出现了两个人圣。

            至圣——孔丘。

            亚圣——孟轲。

            孟轲又被尊为孟子。

            孟子的生平言行最终被弟子收集编篡成一本书。

            书名——《孟子》。

            其中有一篇文章名为《离娄章句上》的短文中,孟子说过这样一段话。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其大意是说“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中光明正大,眼睛就明亮;心中不光明正大,眼睛就昏暗不明,躲躲闪闪。所以,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注意观察他的眼晴,他的善恶真伪能往哪里隐藏呢?”

            后世学家灵机一动,将这段晦涩难懂的古文,只用一句话就完美的翻译出来了。

            这句话如今整个炎黄人族,上至官员下至妇孺,有耳皆闻,有口皆言。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这句话的普及面之广,就连非人类中也不乏听过,了解过。

            这句话那名偷袭符夏的大妖也听过。

            大妖本来觉得他很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不过现在场景,让他知道,原来这句话还有另外一个意思。

            我们先来说说眼睛。

            眼睛是视力的来源,生命身上重要的器官。

            而窗户,是指墙或屋顶上建造的洞口,用以使光线或空气进入室内。

            但是为什么人族儒门亚圣孟子......

            

            耽美小说网 | 网站地图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